官溪人網蘋果手機版是硯山縣知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當地的居民推出的一款手機社區(qū)app,為用戶提供了官溪一手的新聞,快來下載試試吧!
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江南村落,以溪水而得名,坐落在浙贛兩省交界處。在官溪境內有三條溪水,主干為官溪,繞外村而過,有“江南第一宗祠”美譽。我們?yōu)楸镜亟涣魈峁┝嘶ヂ?lián)網+大數據平臺。
古建筑
走進官溪,最讓人神往的就要數村子里的那些老房子了。最早的建于明清,最晚的也建于民國時期。潺潺江南水,幽幽古巷深,青磚黛瓦的老屋,高大的馬頭墻……循著孵石鋪就的小徑,走進一所所古舊的庭院,高墻上鑲著精美青石窗欞,梁柱間雕著福祿壽禧圖案,角角落落里也透露出古樸清秀的風韻。
歷經百年風雨的白墻,部分石灰已經剝落,露出一片片精致的青磚,略微顯得有些暗淡。石雕花窗透過雨后黃昏純凈的微黃光影,絲絲縷縷灑在前院的青石板地上。老街寂寂,高柳鳴蟬。曾經顯赫一時的門樓前,女人們背倚著退了色的油漆大門,正閑話著家長里短,她們吳音軟語依舊,幾十、上百年間留存下來的還是那般溫馨的記憶。
胡氏宗祠
這里曾有童謠如此流傳:“官溪祠堂南塢井,新塘邊糕禮賢餅!碑斎唬诠傧墓沤ㄖ豪镒詈裰嘏c滄桑的,當屬具有“江南第一祠”之稱的胡氏宗祠了。內村的胡氏宗祠,由大門、正廳、戲臺、廂房等部分構成,還有月池、文昌閣、桃源橋及碑刻等附屬建筑。
據順治十六年《胡氏家譜》記:宗祠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經明崇禎年間的改造,前架平屋、大門、戲臺及兩廂的結構成了今天的模樣。相傳,胡氏有一先祖曾是太子陪讀,太子登基后,特賜宗祠以縮小的皇宮造型建設,以示皇恩浩蕩。整個祠堂是封閉式長方形,總面積計2394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叢林環(huán)抱,綠野平川,前中后三重以縱軸線次第排開,整體布局井然有序。外設照墻、水池,照墻上題有“騰蛟起鳳”四個隸體大字,典雅中流露出一種超脫于凡俗的氣勢。水池呈新月造型,蘊涵“千長古月”之義。內設戲臺、中堂、寢廟等部分,兩邊是廂房酒樓。整個宗祠的外型遠而望之呈龍型,左右各有一井,那是“龍”的雙眼。真龍不可缺水,新月型池塘,以及門前清水潺潺、源源不斷的桃溪,讓這條“龍”更具無限的靈氣。
前架為十一開間平屋,正中大門蓋有三重歇山式門樓,裝飾雅觀,氣勢宏偉。牌樓橫匾刻有“饗保萬齡”四個鎦金楷體大字,門樓兩旁大柱子上掛著門聯(lián):“陳國家聲舊,官溪世澤長”,這些題字筆法古樸、蒼勁、圓渾,彰顯了曾經顯赫的家世,也寄寓了對子孫后代的美好祝福。
戲臺,號稱“江南第一臺”,建于大門背后,與祠堂融為一體。正臺高8.4米,寬9米,進深7米,臺面離地2米。兩側副臺寬4.3米,深4.6米。臺前基礎以磚石砌成,臺面以木柱支撐,上鋪臺板,為固定式,俗稱“萬年臺”。戲臺前沿由一排低矮的紅色欄桿將臺面周圍圍住,臺中的巨副屏風裝飾著立體花邊,四扇馬門上下錯落,使舞臺顯得更加舒展和寬敞。后臺較前臺高1.4米,其深3.9米,寬13.3米。臺上,梁、柱、撐腿皆雕滿人、物形象,天棚頂處的三口多角藻井繪有戲文彩畫。藻井由十六組斗拱組成放射狀,呈覆斗式八卦形,以盤龍圓心結頂,周邊復套一小八卦,整個構件規(guī)正精致,富麗纖巧。戲臺上為二重的歇山頂,青灰筒瓦,正脊龍吻雙尾巧妙上翹,直刺青天,顯得古樸靈動。梁架的額枋、月梁、斜撐、雀替等雕飾,均為各種浮雕圖案及立體木雕,盡顯匠心獨運的建筑技巧。戲臺左右為“報功”、“澤德”兩棟廊房,與后臺相連,銜接中堂。兩廂房、天井和中堂一起,可容六百觀眾同場觀戲。
玉山官溪坐落在浙贛兩省交界處。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江南村落,在官溪境內有三條溪水,主干為官溪,繞外村而過。另有兩條支流,一曰梅溪(或稱梅花溪),一曰桃溪(或稱桃花溪),分別由梅坑和內村注入官溪。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