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課堂二年級數學下冊課件人教版完整版大家可以使用了,二年級上半學期已經過半了,下班學期也要開始著手準備了。小學數學基礎是很重要的,而且這個會影響很大,所以要早做準備哦~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目錄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除法
1、 豎式除法
○1 能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
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2 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 有余數的除法
○1 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積累正確的試商方法。
○3 能用豎式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
小。
○4 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二單元 混合運算
1、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后算加
減。
2、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有小括號是要先算小括號里面
的。
第三單元 方向與路線
1、辨認方向
○1 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 用八個方向的詞語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認識路線
○1 會使用八個方向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2 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離和經過的
地方
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大數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
2、萬以內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3、萬以內數為順序表
4、會讀萬以內的數,會寫萬以內的數,感受“滿十進一”的十
進制計數法
5、萬以內比較大小
6、結合實際進行萬以內數的估計
第五單元 測量
測
量
認識分米、毫米、千米
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寫成1dm
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寫成1mm
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寫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間的
換算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0厘米或1m=10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間的實際 一張IC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長度 1扎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公共汽車兩站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第六單元 加減法
加
減
法
(一)
整百整十數的口算加減法
三位數筆算加法
不進位加法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
加,滿十進一 進位加法
連續(xù)進位加法
三位數筆算減法
不退位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
減,退一當十 退位
連續(xù)退位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數學怎么學才好
1、嚴格訓練,養(yǎng)成習慣
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的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僅僅是第一步,必須通過反復實踐,嚴格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掌握方法發(fā)展到養(yǎng)成習慣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
2、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加以培養(yǎng)。既保證培養(yǎng)的連續(xù)性,又能夠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
3、更新教法,重視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匯貫通的。教法對學法有著制約和影響作用,好的教法會促進學生良好學法的形成。反之重視學法的培養(yǎng),也會促進教法的更新。
4、榜樣示范,潛移默化
模仿性強使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小學生的各種習慣,起始于模仿。因此,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如:教師在講課時,要正確運用數學語言,條理清晰。在解題或演算的過程中,要自覺認真審題,按步分析,最后認真檢查驗算。
批改作業(yè)或板書時,要堅持書寫工整美觀,格式布局合理……這一切都會給學生良好的影響,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然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有一個從少到多,有簡單到復雜,由生疏到熟悉的過程。
同時也是有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不懈,持之以恒的引導和要求。
5、學會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yǎng)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么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么,書上怎么解答的,為什么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6、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如有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為一個正方體,他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同學們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于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同學理不出解題思路,這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題時的思考方法。
這道題從單位上講,涉及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關系講:長方形→正方形;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棱長)→正方體的體積。
經老師啟發(fā),學生分析后,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有的學生很快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得:X=6(即正方體的棱長),這樣得出正方體的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7、及時總結解題規(guī)律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guī)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后,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
(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么?
(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
(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
(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異同?
(7)本題你能發(fā)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yōu)?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總結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嗎?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于解題各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學生解題的心理穩(wěn)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8、拓寬解題思路
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多思多想,這時學生要積極思考,拓寬思路,以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二年級的數學課怎么教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二年級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初期,以及知識學習的成長階段,需要經常與自然和社會接觸,才能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游戲化、體驗化、探究化等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此外,教師在二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要突破教材和時空的局限,站在學生成長的角度分析問題,通過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加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切實激發(fā)其數學探究熱情。
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知識教學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如下生活化情境:“小云去超市購物,需要買三支鉛筆、一盒彩筆、一個文具盒和四個本子,其中鉛筆每支1元,彩筆10元一盒,文具盒需要15元一個,本子每個2元錢,小云媽媽給了她100元錢,請問買完所有東西后還能剩下多少錢?”這種生活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還能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獲取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促其主動參與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強化的過程中實現學習成長。而為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共同完成相關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無疑是不可替代的,相比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畢竟有限,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數學生活化教育中的正面效應?陀^來講,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強的生活性,父母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自主發(fā)現、探究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養(yǎng)成與提升。
例如,在進行《數據收集整理》的教學時,教師在新課講解結束后,可布置如下作業(yè):“同學們回家后,可調查每個家庭成員最愛吃的五種水果,并將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以作業(yè)的形式提交。”這種問題需要家長為學生提供準確的數據,并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的統(tǒng)計和分析工作,最后由學生根據統(tǒng)計結果提出相應建議。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探究過程中產生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而且能夠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